教室里的“人脸识别系统”课堂模式。-彩客网手机版

彩客网下载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教室里的“人脸识别系统”课堂模式。

学生进教室后自动识别个人信息,系统自动签到签退,全程监控学生上课听讲情况,就连你发呆、打瞌睡和玩手机等动作行为都能被识别出来。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在部分教室“试水”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逃课和“替同学答到”或将成为历史。记者从中国药科大学获悉,后期学校将根据教务部门反馈意见,视情况而定是否在所有教室都安装人脸识别系统。

 

 

 

“人脸识别”是一回事,“人脸监控”则是另一回事,将这两者混为一谈,也许是这所大学管理者的一个“致命错误”。抬头低头、发呆、打瞌睡等等,全部都会被摄像头“抓住”并记录,从本质上说,这已经大大超越了以“识别人脸”来认证身份的范畴,而就是一种全方位的“人身监视”。面对种种质疑,相关负责人的回应颇为强硬,“为了你学习,你还抱怨,请问你还是学生吗”——又是熟悉的“为你好”式措辞!

众所周知,大学的教学方式、课堂模式,都要迥异于中小学阶段。高校的学业评价采取的是“学分制”,课程达标拿到学分就好,这和中小学生“分数排位”的零和博弈完全是两个概念。在此前提下,一般高校教育都要相对“宽容”,更多强调结果导向,而对过程的细枝末节甚少在意。当然,大学课堂也是有纪律考核的,但多是“程序式要求”,比如说必须出勤等等,诸如中小学那种敦促学生“专心听讲”之类的“实质要求”,本就不属于大学课堂纪律的侧重点。

以“人脸识别”来防止逃课、替课当然情有可原,可是以“人脸监控”来实时收集学生表情、动作等私人信息就有点难以接受了。表面看来,这是为了倒逼学生们“认真听课”,然而就其实际效果来说,此举可谓适得其反。首先,这一做法将大学生们当作“孩子”看护,这种低幼化的角色歧视,势必激起极大反弹;再者,那种全时、全方位被暴露在摄像头之下的教室,本身就是令人反感和不安的。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大学管理者而言,或许还是应该尊重学生们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节奏的权利,还是应该对其自觉自律的意识和能力保持起码的信任。教室内过于“发达”的人脸识别系统,从根本上破坏了教学文化和人文传统,其必然只会招致学生们的抗拒、排斥。

 

网友评说@蜜汁龙的问候——大学的学习跟中小学是不一样的,大学的学习包括专业学习和社会学习,通过大学,不仅仅可以获取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与社会对接,做好准备。除非当前社会评价体系只看你上课学习怎样,否则这种方式绝对教不出好学生。

@秦大川——作为逃课上课睡觉的人来说,我觉得是好事。很多像我一样的人即使高中毕业了也缺乏自控能力,这种形式上的监督更能进一步促进学生们的自觉。

@邹伟——没有逃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

@小石头海——南辕北辙,教学质量如果不提高,再多的监控也是徒劳。

@其实sharry——这种办法我看还是算了吧。自己不想学,逼着他也学不了;自己想学,席地而坐都能自习一天。

@talortanya666——这样被监视让我觉得是被强迫的,更加不想上课了。

@华酌——更要反思学生为啥不爱听课。

反方观点

对人脸识别式考勤不妨持包容态度

按时上课,认真学习本来就是所有学生应遵守的基本规则,是学生之所以为学生的本质特征。遗憾的是,智能手机和平板侵占了学生的大量时间,甚至“挤占”学生上课时间——部分学生以玩手机和打瞌睡来打发上课时间。因而,对学生具有管理和教育职责的校方自然有权采取相关措施维护课堂纪律,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学习。

具体到“人脸识别”而言,该方法用于考勤并无技术障碍。相反,人工智能具有“刚性执法”的严肃,哪个学生缺勤,哪个学生课堂期间表现欠佳一目了然。这比碍于人情和面子对违规学生网开一面的“人工考勤”更公正合理,更能发挥监督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只要校方能够确保“人脸识别”系统所采集的学生信息不外泄、滥用,就不存在侵犯学生隐私等权利的嫌疑。因为教室属于公共场所,不属于像寝室那样的隐私场所,在该场所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并无不妥。

“人脸识别”式考勤仅用于课堂,校方没有因此额外增加学生的课时,挤占学生的其他时间,也就不存在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那么,这种创新就不存在违规和侵权问题,不妨对这些严格治校的高校抱以宽容乃至支持的态度,让学校在治学路上更进一步。

上一篇:人脸识别通道闸机在大学宿舍楼中起到重要作用 下一篇:一篇文章搞懂人脸识别的十个概念!
彩客网下载首页
留言反馈